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

专家·视点
高尚武:中国沙漠“活字典”
时间:2018-10-16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10月16日专版


  高尚武(1921-2014),治沙造林创始人之一,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资深治沙专家,我国林业系统第一位国务院参事。他长期奋斗在防沙治沙科研战线,行内人称他为沙漠“活字典”,他为我国的林业事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90高龄时,高尚武还获得了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为本奖励基金最年长的获得者。


  为大西北沙漠治理作出开拓性贡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华北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组织了由国内以及国外归来的植物、土壤、生态等农林牧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察绥考察团,从北京北上张家口,经内蒙古多伦、化德、商都至山西大同,开展资源综合考察。高尚武为其中的专家之一。


  当时,从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农牧民,生活十分困苦。因此,虽有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但考察人员的食宿仍无保障。但高尚武等专家学者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数月,圆满完成任务。考察结果为后来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建设性意见。


  195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黄河考察队。高尚武随考察队深入沟谷纵横的黄土高原和石质中高山区,风餐露宿,如“土人”般走遍了黄河中上游沿岸。看到黄河,高尚武感叹道:“黄河携带的泥沙实在太多了,难怪说‘跳进黄河洗不清’。”由此激发了他治理水土流失、让黄河流碧水的坚强决心。


  1957年,在考察前苏联中亚黑沙漠和红沙漠后,高尚武负责起了中国科学院黄河固沙分队工作,开始黄河中游流域风沙危害研究。


  1958年,高尚武担任治沙综合考察队大队学术秘书和专家组组长,与队员们一道,跑遍大大小小的戈壁沙漠、盐漠,完成黄土高原区划报告,为1958年国务院召开的“内蒙古及西北六省、自治区治沙规划会议”提供了详细的文字、图片、数据资料和针对性建议。这次治沙规划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全面治沙之序幕。


1958年,高尚武(左一)与苏联专家在北山戈壁。


1959年,高尚武(前排右一)等在河西走廊考察。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高尚武应邀为沙漠垦区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出谋划策,在毛乌素沙漠研究固沙植物栽培,在巴彦淖尔开展防风林试验,参加榆林流动沙地飞机播种固沙试验,赴日本考察山地水土保持和海岸防水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治理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艰苦创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1978年,作为技术负责人,高尚武着手筹建内蒙古磴口荒漠化土地实验基地,组建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磴口实验局,即今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简称沙林中心)。自实验局建立开始,高尚武在基地一蹲就是10多年,为沙林中心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78年,高尚武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考察。


  沙林中心的建立,让我国林业拥有了永久性的沙漠实验基地和科技实验平台。经过40年的发展,中心在沙漠腹地先后建设了实验场4个,建成了集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树种丰富、结构多样、功能较为完备的人工绿洲科学试验基地12万亩,其中灌溉绿洲2万亩。这不仅为我国荒漠化防治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荒漠化防治树立了示范样板,是国家林业局内蒙古磴口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生态站、防沙治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西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


  建设期间,高尚武协调组织了36项重要科研课题在中心进行,亲自主持开展了“七五”攻关课题“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作用的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合乌兰布和沙漠特点的立体绿化工程生物治沙方法。高尚武通过无数次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设计了防护林结构,筛选了适合当地环境的物种,将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农作物、经济作物等有机组合,为磴口周边环境提供了最优的风沙防护屏障。


  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区域性防护效果:在磴口县开发了沙漠近3000公顷,短波辐射多吸收10%~20%,7月前后缓和大气干旱39%,绿化区边缘风速降低28%,绿化区中部风速降低37%,林网内沙尘输移减少80%,来自远方上风区的降尘减少40%,大气浑浊度降低35%。往日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沃土良田,粮食、木材、水果及其他农副特产产值逐年上升。1990年土地价值与1979年相比提高了300多倍。当地群众依靠绿化工程走出了贫困,建立起了沙漠产业,从吃粮靠调运,财政靠补贴,变成了粮食自给并有余,摘掉了戴有40年之久的贫困之帽。


  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闻机构设立的环境科技大奖。农业电影制片厂、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分别将其拍成了中英文的《沙漠中的绿色工程》《沙漠呼唤绿色》,为中国西北荒漠沙区改造及“三北”防护林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6-1990年,高尚武带领20多位专家,联合10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开展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村能源薪炭林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按自然类型区布设试点26个,建立试验、示范林1100多公顷,筛选出了适宜在不同类型区推广应用的优良薪材树种以及科学经营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地推广应用,不仅为缓解农村生活能源危机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薪炭林地拦截径流、拦阻泥沙的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相当于每年节省100万公顷林木。“薪炭林树种选种及栽培经营技术”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尚武还主持完成了国家“三北防护林营造技术”“干草原、荒漠、半荒漠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和综合效益研究”等。其中,“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研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系统总结30多年沙漠研究成果


  《治沙造林学》是高尚武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沙漠研究成果的汇总。著作对沙漠地区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风沙运动进行了正确解释,概述了干旱半干旱区的定义,对流通量流沙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防护林营造、沙化控制,以及15种主要治沙造林乔、灌、草种的特性、种植技术和经济价值等,提出了科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方法,反映了我国当时治沙的科学水平。《治沙造林学》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为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参考著作。 


  “中国北部沙漠的自然特征及其改造”“中亚沙荒地带自然条件及其固沙经验”“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农业区划”“‘三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问题”等数十篇具有学术、经济价值的论文,为我国综合治理沙漠,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其中,“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曾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


1980年,高尚武在磴口实验基地勘察。


1983年,高尚武在额济纳考察途中。


  泰然应对科考所遇危险


  印象中的高尚武,从容淡定,思维敏捷,睿智健谈,记忆超强,很有亲和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战斗在沙漠里有关。


  众所周知,沙漠中的自然条件恶劣,干燥、日灼、飞沙走石、沙丘流动……尤其是遭遇沙暴,就像我们遇到台风一样,让人感到恐惧异常。高尚武生前曾回忆道,1964年国庆期间,他应邀参加新疆北疆的庆祝观礼活动,并探讨林业发展问题、考察建设兵团。一天,他们一早出发,行走在去新疆边界的路上,突遇黑沙暴,连刮好几个小时都不见停,他们在沙漠里转了无数圈,天已全黑时,也没找到前进的方向。那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们只好忍饥挨饿抱团取暖等待天亮。高尚武心想,天亮后若是能找到乌伦古河就能找到农场连队。


  第二天,行走在沙漠里的他们发现了一个小木桩,这让他们欣喜不已。凭借经验,小木桩为饮水测量标记,有第一个肯定就有第二个。这样,循着木桩东奔西突,终于在第二天傍晚走到了目的地。


  1959年的一天,高尚武一行坐着一辆吉普车前往南疆,突遇狂风,扬沙形成了一堵沙墙,卷起的沙尘盖住了挡风玻璃,能见度几乎为零。这时迎面开来一辆大卡车,让彼此撞个正着。卡车被撞离了马路,吉普车被撞瘪,所幸车内人员均无生命危险。


  “这样的事情在沙漠考察中是家常便饭。”高尚武说,“但沙暴过后,在一望无际的黑戈壁上看日出,在沙丘起伏的沙海上看日落,在瞬息万变的气候条件下争分夺秒地拍摄沙漠的独特景观……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这可不是在平常的工作中可以遇到的。”轻松、骄傲之情溢于言表。长期与沙漠打交道,高尚武与沙漠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像熟知自己手掌的纹路一样熟悉沙漠,并致力驯服它、改造它,他用毛泽东的话总结其沙漠科考和科研:“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生前的高尚武,许多次提到希望年青一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科普工作,多写科普文章,及时向社会公布、宣传科技成果、科技知识、科学技术,让社会了解应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参政议政为国为民获好评


  任国务院参事的10年中,高尚武在参政咨询、统战联谊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9月离任时,国务院参事室给予了高尚武极高的评价:


  “勤政敬业。高尚武同志长期负责农林组的调研工作,他下农村,跑林区,风尘仆仆,不辞辛苦。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就农村规模经济发展状况,‘三北’防护林建设及荒漠化治理,草原生态、海岸带生态建设,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等进行调研,为国务院领导同志进言献策。考察调研内容涉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耕地、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荒地开垦等国家经济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关键性或代表性的问题。亲自撰写和主持撰写了20多件调研报告和建议,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清正廉洁,谦虚谨慎。高尚武参事从事科研工作数十年,养成了严谨缜密、认真负责的科学作风。担任参事工作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在下省市调研过程中,虚心向地方同志学习,对接待工作坚持从俭,食宿忌奢,得到好评。在调研活动中,注意谨慎从事,慎重表态。在调研报告和建议的撰写上注重实效和质量。”


  “淡泊名利。高尚武参事志存高远,不图名利。10年来,身为农林组组长,不骄不躁,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深入到田间地头、大漠荒丘,体察社情,了解民意,在艰苦细致的调研基础上获取真知灼见。”


  “高尚武参事学识渊博,作风朴实,赢得了周围同志的尊敬。”


  半个多世纪如一日,高尚武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2003年6月,82岁的他才正式退休。他曾笑说,自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老人,退休后,仍然会应邀当当防沙治沙科学顾问,与年轻人交流交心。每天要上网,看新闻,看博客,写微博,听音乐,并专门买了一台带大屏显示器的电脑。



  【人物档案】

  高尚武,原籍北京,1921年出生于黑龙省江齐齐哈尔市。中国治沙造林学创始人之一,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顾问,“西藏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咨询专家。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是我国林业系统第一位国务院参事。


  作者:王建兰/院办


为您推荐
XML 地图